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以“双一流”建设为导向,聚焦学校一流学科建设目标;以建设全国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为机遇,紧紧围绕学院发展规划;以建设国内领先的“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科”为发展重心,高瞻远瞩、统筹谋划,推动学科系各项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强化党建引领,赋能高水平学科发展
创新党建模式,助推学科建设提质增效。学科所在公共卫生学院教师第一党支部,着力破解党建与学科“两张皮”的难题,以深度融合“聚力”,让主流价值“聚粉”,实现了党建工作与学科发展的“双提升”。近年来,支部着力构筑以构建党建与学科融合发展为主线、用“新引擎”凝聚坚定的政治定力、用“新标杆”提升组织力、用“新动能”催生强劲的内生动力、用“新使命”激发蓬勃的发展活力的“1+4”党建工作模式,把党建工作和提升学科竞争力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创建特色项目,释放支部建设战斗活力。支部积极探索开展高校基层党组织特色党建活动,主持项目入选基层党组织特色党建项目和领航计划项目。党员教师积极参加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讲授的微党课作品获得校级金课。支部先后被评为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学雷锋先进集体,入选教育部第二批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这是学校基层党建工作取得的 “国字号”标志性成果。
坚持以本为本,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学科带动专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走好“以学科带动专业”特色发展之路”,探索以项目驱动创新的本科生导师制,在妇幼保健医学专业首创“包干式”培养模式,指导百余名本科生获18项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立项,本科生发表科研论文28篇,获国家级或省级以上成果奖励20项,本科生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平均考研录取率在60%以上。妇幼保健医学专业在2021和2022年度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连续蝉联A+(全国排名第一),入选安徽省首批省级一流专业。
开展教学改革,打造线上线下精品课程。学科教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近五年获得省级教学质量工程立项12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6名教师作为主编或编委出版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妇幼保健医学系列专业教材,实现对妇幼保健医学专业课程教材编写的全覆盖。线上线下全方位打造精品课程,4门课程分别入选安徽省精品课程。标准化学科建设不断得到强化,学科系获批安徽省首批省级示范教研室。
贯彻新发展理念,培育高水平科研成果
凝练科研方向,发展模式特色凸显。通过二十余年的积累与凝练,形成了生命早期环境暴露母婴健康效应、青少年发育与健康两个稳定的科研方向;建立了我国首个区域代表性出生队列-中国安徽出生列队,形成了“危险因素识别-病因机制-生物标志物-风险预警-应用转化”的全链条研究模式;建立了全国性青少年行为与健康监测系统,开发了多种青少年行为问题评定关键技术。
构建科研平台,硬核实力领跑示范。积极推进省部级科研平台的建设,在出生人口健康安徽省重点实验室连续考核优秀的基础上,成功获批教育部出生人口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头雁前飞,众雁尾随”,学科教师在Int J Epidemiol、JAMA Pediatrics、Diabetes Care、Environ Int等国际重要期刊发表SCI论文300余篇。研究成果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近五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际合作项目3项,面上项目20项、青年基金6项,作为组长单位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儿少卫生学和妇幼保健学两个领域近五年获批国自然项目数均排名全国第一。
着力引育并举,打造高水平人才团队
健全人才工作体系,构筑精准引才“强磁场”。引育并举,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出生人口健康科研团队。以陶芳标教授为带头人,团队现有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后备人选3人,安徽省特支计划领军人才2人,安徽省杰青1人。引进三类人才1人、四类人才4人。团队平均年龄不足40岁,人均获国家级项目2.6项。团队积极与国外科研院所开展合作,与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日本崇城大学、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创新教师培养机制,锤炼精心育才“加油站”。优化人才队伍建设思路,创新中青年教师培养模式,形成有利于中青年教师学术发展与教学能力提升的新机制。坚持每周学术沙龙20余年,实现中青年教师培养培训常态化、制度化;35岁以下年轻教师均全部成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学科已有10人赴国外知名院校访学1年以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1名教师入选安徽省新时代教书育人楷模,2名教师获批省级教学名师,5名教师分别荣获安徽医科大学“教学贡献新华奖”、“十佳教师”和“最受学生欢迎教师”等称号。
立足社会需求,提供高水平科研服务
牢记宗旨意识,在使命担当中积极作为。多年来,学科坚持将高质量研究成果回馈社会。受省教育厅、省卫健委委托,成立安徽省中小学生视力健康管理中心,通过组织近视防治宣讲、编写相关指南、开展近视监测等,为全省11万中小学生提供了视力健康服务。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研究取得重大成果,获中华预防医学会一等奖。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学科组织科研团队创新思路,整合近十年的研究成果,编制原创《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中小学生用眼卫生指南》,被人民网宣传报道。制定《安徽省学校新冠肺炎防控系列标准与指引》,为全省大中小学顺利开学提供了技术标准。
瞄准社会需要,为妇幼保健把脉开方。创立和优化了多项围生期抑郁筛查的测量与评定方法,在合肥市、马鞍山市等多家妇幼保健院开展孕产妇心理健康服务。开发手机APP(妈妈好心境),帮助孕产妇在围生期抑郁症进行早期筛查;开展定期的专业培训讲座,为产前和产后孕产妇抑郁早期筛查、分级干预提供了服务。发起并推动了长江中下游流域12家妇幼保健机构开展儿童发育与健康的监测及随访研究,推广妊娠相关抑郁等标准化评定技术在全国妇幼保健系统应用,带动了妇幼卫生服务能力的整体提升。
新征程上,学科系全体师生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守初心、开拓创新,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国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注入强大动能。